本期内容,我们来关注一下曼联在对阵热刺的这场比赛的细节内容。
连续两场比赛,曼联遭遇了近乎一模一样的剧情:
先进一球,然后被对手逐渐扳平、逆转,最后在比赛结束前打进扳平球,让结果从3分变成0分,再变回1分。
所以这样一来,评价比赛就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你可以因为3分变0分而批评教练和球员,也可以从0分变1分而夸奖教练和球员,全凭你更看重球队哪一部分的表现。

但对于我们来说,相较于劫后余生的庆幸,我们对这两场比赛的感受还是以遗憾为主。
当然了,诺丁汉森林和热刺都不算弱旅,哪怕他们的成绩和曼联相比有高有低,部分球员都有着一定的实力,但在你们看来,他们最后的赛季成绩会落在哪里?
毫无疑问,他们会和曼联一样,落在积分榜中上游的位置,所以是曼联在本赛季的直接竞争对手。想要排在这样的对手面前,你一定要抓住自己真正的优势,也就是曼联具备单线优势的时候,否则到了下一次面对这两个对手的时候,他们可能已经退出了欧战。
退一步来说,就算曼联没有实力同时拿下一周双赛的诺丁汉森林和热刺,也应该在这两场非常焦灼的比赛当中,拿下其中的一场比赛。
2场4分和2场2分,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。
遗憾的来源,其实就在这里。
当阿莫林也会在赛后觉得“从结果看,这是赢下来的1分,但我的感觉是本来应该是3分,我们应该做得更多。”
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,你就可以看到阿莫林和球员们在比赛中继续在暴露的不足了。

导致平局的结果非常简单,那就是曼联再次在单场比赛丢掉了两球。
还是我们上周提到的防守数据,算上这场比赛,曼联在开季以来的12场比赛,已经有11场比赛出现了丢球,而且7场比赛至少丢掉了2球。
这样的防守表现,让曼联在丢球数据上成为了英超第7差的球队。
而在丢球时段,尤其是第一球的时候,单单回顾射门环节,你可能会觉得曼联的运气很差,皮球打在德里赫特的脚上形成了变线:

但从前到后,分别是谢什科的接球和他与队友们的反抢出现了问题:

随后被对手横向带到弱侧,在左路完成了传中起脚:

在身侧有防守人数优势的时候,阿玛德-迪亚洛或许应该稍稍上前,给对手更多的防守压力:

最后,则是德里赫特在一对一中败下阵来,尤其是在特尔停球的处理上,反应稍慢一点,就让特尔完成了转身:

其实,这一球里也有约罗的部分责任,非常隐蔽,那就是在乌多基传中的时候,约罗的移动和站位稍有问题,传中前他还在向底线侧身移动:

其实他早该停住脚步了,因为他的身侧没有对手,身前还有乌加特,更应该注意倒三角方向上的情况,结果正是在他站位过深的时候,乌多基的传中从他的脚边溜走。
当然了,这是非常细节的问题,关系到他的防守意识,因为在防守的时候,约罗也一直在向自己的左侧观察,但他并没有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判断。
但是,这依然是清晰的问题,因为在这一次防守传中的时候,他的移动和站位再次出现了过深的情况,导致他无法拦截球路,皮球再次漏到了他的身后,让特尔再次完成了打门:


相较于丢球回合,约罗在这次防传中时的问题会更清晰一点。
等到丢第二球的时候,谢什科已经下场,曼联已经少打一人,送角球已经难免了,所以德里赫特这次解围其实还相当关键:

到了防角球的时候,乌加特和本坦库尔争顶,导致皮球落到了禁区弧前,随后射门经过理查利森的头球一蹭,整个过程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了:

所以你可以看到,当热刺打得比0-0的时候更简单一些,其实就是将压力直接甩到曼联后卫的身上的时候,曼联就难免要出问题。
哪怕当时的曼联在中后场已经换了3个人,看起来已经补充好了体能。
但这就是我们不厌其烦,一直在说的观点:无论你在防守端如何调整和换人,曼联的防守问题几乎是无法解决的,因为你的球员的实力就是如此。
只要对手压上来,持续地制造防守压力,曼联的防守端就会出乱子,这场比赛的曼联甚至因此折损了马奎尔。
而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未来几场比赛,约罗可能会重回首发了。
老将和年轻球员各有问题,这一点完全可以得到理解,毕竟你用他们,就要在战术思考中考虑到他们现阶段的短板。
但作为曼联后卫线最强一环,你也很难苛责德里赫特了,因为比赛临近结束的他已经几乎耗尽,不仅要看到他需要面对替补上来的特尔,还要看到他在换人之前作为边中卫的表现:







更何况最后能扳平,你还要感谢德里赫特:

这个时候,当你再回想两次传中时的约罗的站位问题的时候,是不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?
足球比赛就是这样的:你在每一个区域,每一个位置上的每一个球员,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质量高低,都可能会在90分钟的时间长度和对手输出的强度变化下,成为下一个关键节点的导火索。
所谓的教练们关注细节,其实就是在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。
但是,作为一支无论教练怎么看菜下饭,就像今天客场面对热刺,开局就摆出五后卫,随后在比赛当中或主动,或被动地换下两个后卫的球队,却能在比赛最后10分钟里连丢两球,你觉得这是一支可以实质上改善防守质量的球队吗?
在我们看来,这是不能的,你只能带着这个11场丢18球的防守端进行比赛,所以真正能解决问题的,还是在向前的方向上。
这个时候,阿莫林在开局的进攻端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库尼亚代打中锋,在赛季初的单场比赛有效,是因为当时首发的左边锋是芒特,可以用逆足提供一条斜向的线路,从而和另一侧的逆足进攻端互相联系。
然而,今天库尼亚代打中锋,姆贝乌莫顺足打在左侧,他自己可以凭借身体和速度稍有发挥,可是库尼亚呢?








阿玛德-迪亚洛呢?






尤其是后者,上赛季的强强对话和欧联杯决赛,其实是说明了阿玛德-迪亚洛作为年轻球员,还担当不了右边锋的职责。在身侧有姆贝乌莫这个支撑点的情况下,他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进攻型右翼卫。
哪怕这两个人同时摆在右侧,在阵地战存在线路重叠的问题,但在转换阶段,尤其是姆贝乌莫回撤支撑,阿玛德-迪亚洛从身旁穿插的时候,就可以形成清晰的进攻效果。
到了这场,身侧没有了大哥来带,在这次越位进攻当中从弱侧包抄都给忘了:

大哥的口型和动作已经相当清晰了:

这就是年轻球员在大哥身边成长的过程,但对于曼联来说,你有反制能力,你才能打疼、打怕对手,对手向前投入进攻就会出现犹豫,这就是一个帮助防守端解压的方法。
而且,在11轮比赛之后,曼联恰恰愈发呈现出重视转换的样子,因为在曼联11场进19球,射门数、射正数都位居前列,是联赛进球第四多的球队的情况下,曼联是本赛季英超第一支丢失球权次数超过1500次的球队。
以1510次丢失球权,在这项数据上排名榜首。
不仅如此,11轮比赛过后,曼联的传球数表现尚可,以4784次传球排名联赛第7,但传球成功率只有79%,排名联赛第12。
这是因为曼联的长传次数很多,以644次排名联赛第2。
所以当你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一起关注,得出的结论就非常清晰了:在阿莫林的治下,曼联是一支清晰的转换型球队。
用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方法来说,那就是你可以说曼联没防守,但确实是一支很会反击的球队。
这再次指向了阿莫林的战术思想,确实没有滕哈赫那般激进,因为后者绝对无法容忍球权不在自己的脚下,但对于阿莫林来说,这一点倒没什么。
拉门斯的大脚一脚接一脚,球队已经相当习惯了。
但是,在这种战术思想和现在的表现当中,曼联的问题也会因此加剧,那就是由于丢失球权次数太多,所以曼联在比赛中和对手之间形成的回合数太多,这一点是需要解决的,因为解决了回合数,球队,尤其是中后场的消耗就可以得到控制。
防守质量,就有机会因此稍有提高。
一个很清晰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控球率,但由于曼联自己的技术能力有限,提高了控球率不仅会导致打转换的机会变少,还可能会出现抓不住打转换的机会的问题,更不用说可能会因此大幅暴露后场的空间。
这显然不是阿莫林的战术思路,但在相对保守和中庸的流派当中,依然有办法,那就是控制住比赛的节奏:
我想快的时候,就能快起来,而我不想快的时候,也可以让比赛慢下来。
当然了,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曼联的中后场的防守意识,能否在7人,甚至6人防守当中,抵住对手最有威胁的第一波进攻,从而给中前场球员回来落位的时间。
但还是那句话,曼联在这一点上是不能指望的,所以关键在于其他环节。
虽然曼联在进攻端的布置在理论上稍有问题,库尼亚和阿玛德-迪亚洛在各自位置上的表现不足很清晰,导致上半场的反制能力没能拔到理论上的最高值,但曼联还是先进一球,而且线路上恰好是右路的阿玛德-迪亚洛传给左路的姆贝乌莫:

有进球,而且上半场带着1-0的比分进入更衣室,我们确实就没太多能说的了,毕竟我们也证明不了理论上的最高反制布置,是否也能带着领先的比分进入中场休息的时段。
但到了下半场,随着热刺输出的压力越来越大:




曼联打出反制越来越难:




调整就势在必行,这个时候的阿莫林选择调整,换上谢什科。
在理论上,这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办法,而且换上身体条件更好的中锋也确实对路,但问题就在于,谢什科并不是一个中锋,而这是我们在谢什科加盟的时候就提到过的。
他其实被理解成一个身体条件被核武拉满的维尔纳比较合适,当然了,是第一段莱比锡红牛生涯的维尔纳。
这体现在作为中锋,谢什科几乎从来不会主动地选择背身护球,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一脚把球敲出去,然后自己再选择转身跑位:

这也是他在一些占据身位优势的时候,却习惯于用脚来触球,而不是用身体来护球,因此无法制造对方的犯规,却自己招致犯规的原因:


之前在对阵伯恩利的时候,险些在本方禁区内为对方送上点球,其实也是一样的原因。
在回撤的时候选择一脚出球,这当然是作为中锋的支点能力的一个技能,但一脚出球的不足也很清晰,那就是你能一脚出球,说明对手的前顶并没有跟上,所以对手的防守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中锋的身上,对手的阵线也不会因此发生收缩和变形。
这样一来,队友的处理球环境并不会发生改善。
所以,中锋的支点能力远没有这么狭隘,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点并没有出现,那就是中锋的背身能力往往是反制阶段的节奏变化点,进攻节奏在这里变慢,然后转移到其他地方再加快,这才是绝大部分反制的常态。
很多朋友想象中的,反击从前到后都是一脚出球,砰砰砰地打到对方门前,那只会经常发生在足球游戏当中。
更何况,我们看的是2025年的曼联,而不是2011年的皇马。
没有人能在对抗中拿住球,那就很难改变比赛的节奏,尤其是在当下的这支曼联,这一点会因为防守端的弱势变得更加严重。
身体条件最好,理论上最能拿球的谢什科不这么踢,他就会变成一个超大号的跑锋,那么对抗中拿球的压力就会转嫁给他人,也就是姆贝乌莫和库尼亚的身上。
职责当然不是不能转嫁,只要谢什科能进球,但12场2球的效率能让人感到满意吗?归结到这场比赛,这样的机会可以错过吗?

再退一步,作为一个英超新兵,错失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不能原谅,那么在另一个错失的机会之后,谢什科在丢球之后的反抢是不是可以更坚决,更有力一些,甚至可不可以为此愤怒而犯规,帮助曼联打断比赛节奏?


你的比赛态度,其实就体现在这些地方。
这就是我们在上一期,希望谢什科“作为一名此前在德甲的双前锋体系下踢球的球员,在这里可以不会踢突前,但要踢得狠一些,多跑多冲多给对手施压,甚至包括多犯规,都是可以考虑进步的方向。”
犯规这种事情,看似是一项负面的数据,但只要不拿黄牌,不给对手好的定位球机会,犯规当然可以成为战术的一部分,这是很多朋友可能理解不了的地方,对于现在的曼联来说,对于现在11场丢18球的曼联来说,用危害程度可控的犯规来打断对手的进攻节奏,绝对是物超所值的。
然而在这项数据上,曼联在11场比赛过后,是英超犯规数最少的球队,只有96次,是唯一一支没有超过100次的球队。
很显然,这是阿莫林需要注意到的环节和数据。
当然了,如果你对足球战术带有审美,天然鄙视这种利用规则来制造优势的想法,这也没问题,足球战术本就有追求美感和结果的两个发展方向。
但是,在曼联需要减少回合数,以此来缓解后卫线压力的大背景下,如果自己不犯规,但能制造对手的犯规,是不是一件好事?
那么在这项数据上,谢什科就需要大幅进步,因为在本赛季,谢什科仅仅被对手犯规2次。在所有出场的中前场球员,包括翼卫当中,只有齐尔克泽和梅努比他挨踢的次数还少。
踢得干净和进不了球,谢什科终归要解决其中一个问题。

所以,曼联看似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全部,从而让战平诺丁汉森林和热刺看起来可以接受,但球队远没有到了听天由命的时候。
由于足球终归是一项用低比分分出胜负的比赛,我们已经无法要求进攻效率继续提高,但考虑到后卫线的问题依然严重,我们只能让中前场继续努力,多多利用一周一赛的体能优势,多跑多冲,多打断对手的比赛节奏,甚至可以去多犯规。
阿莫林的战术思路,尤其是在细节的布置上需要进步,这一点毫无疑问,但与此同时,部分球员也依然需要进步。或许意识这种东西很难学习,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,但上场之后就使劲,哪怕用身体帮助其他的队友们,而不是畏畏缩缩,或者等着天上掉馅饼,这应该不难吧?
诺丁汉森林和热刺用几脚传中就能各自进两球,而曼联多做一点,这两场比赛不是没有机会拿到4分的。
尤其是在非洲杯到来前,姆贝乌莫效率如此之高的时候。

上一篇: 维尔茨遭内维尔严厉批评后,发出强硬回应
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,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2024048860号-9